——山能棗礦柴里煤礦推行高強力左旋預應力錨桿支護側記
劉光賢
經過半年多的艱難探索,山東能源棗礦集團柴里煤礦終于啃下了支護變革的硬骨頭,在井下全面推推行了高強力左旋預應力錨桿支護,讓延續56年以架棚為主的支護方式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高強力左旋預應力錨桿支護不僅避免了架棚支護帶來的隱患,還引發了組織優化、成本降低等一系列連鎖反應。
巷道前掘后修的現象多年未斷
作為一個具有56年發展歷史的老礦,柴里煤礦歷經半個多世紀的開采,井下開采條件日趨復雜。
目前,柴里煤礦煤層的地質條件為三上三下煤分層,一直采用架棚支護方式,在生產中遇到了許多問題,如三下煤礦壓顯現明顯、圍巖變形嚴重、局部冒頂等,導致巷道難以維護。
職工表示,尤其三上煤采完后,在三下形成夾矸,形成裂隙。由于三下煤工字采用鋼棚支護,棚頂與采空區容易直接導通,采空區漏風易引發高溫,甚至產生發火危險。
在柴里煤礦工作了多年的掘進副總工程師車奉迎告訴筆者,這么多年,巷道前掘后修的現象就沒有斷過。他們想改變這種支護方式,但是考慮到地質條件的局限,心里沒有底,總覺得行不通。
“不論是實掘還是修復、煤巷還是巖巷,必須在井下全面推行高強力左旋預應力錨網支護。這就是革命。”去年 10月,該礦礦長劉金輝上任后,下決心要啃下這塊硬骨頭。
用試驗和培訓改變習慣
錨網代替架棚支護,看似是簡單的替代,但能否成功,需要多次嘗試。
“記得剛進入 23616 工作面,我們采用頂部掛菱形網打5棵高強度預應力錨桿配合錨索支護,幫部掛菱形網打8棵高強度預應力錨桿支護。用架棚支護習慣了,職工對新的施工工藝無從下手,出現了操作不熟、進尺下降的情況,部分職工也有了抵觸心理。”柴里煤礦綜掘二區黨支部書記石正源說。
為此,他們第一步解決思想問題。柴里煤礦組織全員培訓,讓礦長劉金輝上講臺,打破職工思想桎梏。
劉金輝說,現在柴里煤礦面臨的最大隱患就是發火。結合礦井絕大部分工作面轉入下分層的實際,不論是巷道安全、防滅火,還是降低職工勞動強度、減少材料費用等,支護工藝的改革都勢在必行。因此,必須打破固化思維,認識錨網支護的優越性。
“錨網支護是系統性的工藝。根據不同的中矸厚度,采取不同的錨網支護方式,可有效對圍巖施加強預緊力,快速加固圍巖,充分發揮圍巖本身的穩定作用,形成支護體系,防止圍巖出現較大片幫、冒頂現象,變被動支護為主動支護。而且,錨網支護的巷道更便于圍巖觀測。在直接揭露圍巖表面的情況下,職工可以通過觀測提前防治,就像‘納鞋底’一樣,讓錨桿第一時間達到支護強度。”劉金輝表示。
全力破解技術壁壘
他們成立了支護改革專班,加班加點研究技術方案。他們邀請了山東科技大學、泰安方舟礦業科技有限公司的專家,多方論證,反復實踐;邀請兄弟單位中經驗豐富的技術大拿進行現場指導……
他們開展了分層下掘進支護方式、支護參數的研究,通過規范錨桿支護施工工藝,做大量錨桿(錨索)錨固力試驗、強化監測監控工作,摸索出分層下錨網主動支護取代架棚被動支護的一般規律,推廣分層下錨網支護的研究與應用。
同時,結合實際,他們研究制定了高預應力錨桿支護操作規范,動員掘進專業科室、區隊大興主動學習,開展相關活動,并組織生產骨干、質量工長、班組長以上管理人員和生產科室全員參加過關考試、高預應力錨桿支護實操技能大賽等。
“U型鋼支護勞動強度大,運料困難。改用錨網支護后,不但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材料費也大大減少了。”剛榮獲掘進專業高預應力錨桿支護實操技能大賽個人和團體冠軍的綜掘二區工長陳德建高興地說。
在此基礎上,柴里煤礦強化科室人員責任包保,跟班督促指導,班組新配置秒表、刻度尺、數顯扭矩扳手、錨桿測力計、扭矩放大器等工具儀表,初步形成了錨網支護系列化標準,為全面推廣錨網支護奠定了基礎。
“為提高掘進工效,礦里為我們配備了最好的錨桿鉆機、手持式風煤鉆,規范了釬子尖、鉆桿、樹脂錨固劑的使用標準。我們從一分一秒抓起,縮短凝固時間,提高了鉆眼速度和錨固質量。”柴里煤礦綜掘二區區長牛賽銀說。
在23下616軌道巷,當班職工正在打錨網。牛賽銀說,自從用了錨網支護后,斷面增大,每班進尺量增加,每進尺 1 米節約材料費 2235 元左右。
隨著巷道不斷延伸,支護效果也逐漸凸顯。今年1月至5月,23下616軌道巷掘進約560 余米,掘進工效同比提高 20%,共節省成本123.36萬元,實現了零返修。
?
?
?
(技研中心摘自《中國煤炭報》)
?
- 上一篇:大興礦創建瓦斯超前治理新模式 走出“雙突”礦井安全高效低成本瓦斯治理新路[ 05-21 ]
- 下一篇:公司軟巖支護技術推進會在小康礦召開[ 06-20 ]